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6日电 (记者 冯源)"在洋人的土地上用洋人赚洋钱,"这是著名企业家鲁冠球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生动概括,如今他创建的万向集团已经是一家跨国公司,在欧美拥有31家公司,建立了全球服务网络,还在美国设立了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
记者从浙江省外经贸厅获悉,目前浙江省内经政府部门核准"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它们在境外设立的机构均居全国之首。像万向、飞跃、华立、康奈、德力西等著名浙江民营企业都在国外建立了研发中心、销售网络和生产基地,成为扎根浙江本土的跨国公司。
浙江省外经贸厅副厅长陈如昉说,浙江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经济基础。按当时的汇率计算,2006年浙江人均GDP为近4000美元。而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的投资周期理论,地区人均GDP在2000-4750美元之间时,当地的外资流入和对外投资都会增加。同时,浙江陆域狭小,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走出去"也是浙江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陈如昉说,浙江是民资大省,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反应快速,过去敢于走遍全国,现在也敢于走出国境。浙江的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行业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外贸依存度高,许多企业都是从考察境外市场起步,发展到境外投资,这些都是浙江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为此,浙江鼓励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创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深度开发国际市场,实现原产地多元化。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纺织等行业优势,鼓励企业以成熟技术和成套设备到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浙江重点支持纺织业集聚度高的地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境外纺织园区,推进纺织业对外转移步伐。
1998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民企境外试办企业的审批办法.2000年,浙江省政府又制定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一系统法规文件。目前,浙江正在鼓励企业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和水平,引导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在境外科技资源密集的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兼并收购研发型企业,促进企业提高经营质量和产品档次,逐步打造浙江自己的跨国公司。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