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疫情爆发,民众开始大量抛弃传统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转而选择自行车、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交通工具,进行通勤。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价格适中(地铁月票50+欧元,滑板车一般300左右)、无需驾照、无需踩蹬的电动滑板车,凭借其优秀的特征,受到大量人群的喜爱。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更是几乎人手一辆。
电动滑板车,其实很早就在欧洲这边出现了!但是数量一直很有限,街上只有零星几辆。

直到疫情爆发,民众开始大量抛弃传统拥挤的公共交通工具,转而选择自行车、摩托车、电动滑板车等交通工具,进行通勤。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价格适中(地铁月票50+欧元,滑板车一般300左右)、无需驾照、无需踩蹬的电动滑板车,凭借其优秀的特征,受到大量人群的喜爱。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更是几乎人手一辆。
当初,最早布局进入欧洲市场的某些厂商,更是凭借其先机,不但大赚一笔,而且还通过配件供应,形成了特定维修服务链,牢牢抓住了市场。
欧洲市场的火爆,自然也吸引了大批的后来者,其中以中国制造的品牌最多,他们款式更新,设计更好,质量也不错,而且价格更便宜。但是经过初期的火爆后,大多渐渐平淡了!
为何?售后服务跟不上!

以我自己为例,当初也入手了一辆新品牌的电动滑板车,感觉还不错。就是轮胎不好,后来换了实心轮胎后,一直都很好用。用了两年后,油门坏了(设计有点缺陷,油门把手容易碰断),连找了好几家维修店,都没有我这款的配件,即使换类似的,也不匹配,需要换全套,费用快一百多欧,不合适。无奈放弃!
前两天,新入手一辆新的电动滑板车,是那个较早的牌子,价格比较贵,而且是打完折的。没办法啊!现在市场上的零配件,基本都是按人家款式定制的,只为了以后坏了,好修一点!
而这新入手的车子,说实话,体验感觉不如自己原先那辆。不但说明书没有中文(甚至有韩文),而且还要绑定人家的App,骑行感觉也不好,太震。只希望它耐造一点吧,能让我多用一段时间。
说明书等
现在大量电动滑板车进入欧洲市场,机遇是很大,但如果考虑不够,实力不足,真的很难生存下来。
之前看过一个制造电动滑板车的企业宣传,说它时速突破70公里什么的,呵呵,真的很想笑!一个限速25公里的东西,你那么专注于速度做什么?再说它加速快,有没有想过,加速太快,自己跟不上,非常容易出事故的!

我觉得这些生产厂家,应该把心思多花点在改善车辆设计、安全、材料、成本等方面,比如轮胎,比如减震,比如结构设计等等,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另外有实力的厂家,再加强一下售后服务,没实力的,至少也要挂靠在其他品牌上面。让消费者认同并接受,才能在市场站住脚。
我理想中的电动滑板车,应该是一辆安全的(包括电池、车身、轮胎等),舒适的(减震效果好、车身设计好、车灯照明好),经济实惠的(价格适中),售后有保障的(坏了有地方修)。
你们觉得呢?
(责任编辑:朱肖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