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赫德的企业方式之所以取得成功,就在于他不是一个政客化的企业家,他能很深地切入企业家这个专业,始终从公司运营的本体出发,观察事物、把握真实问题,以回归零的心态和力量,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
惠普成为2006-2007年最抢眼的公司之一。它不仅超过了戴尔,重新成为PC第一,而且还一举超过了IBM历史性地成为全球IT最大的企业。这个在2005年初还处于内外交困的企业,因为换了一个不知名的CEO,而一飞冲天,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惠普奇迹为什么?在人们聚焦惠普的战略和变革时,我却对马克。赫德的企业方式情有独钟。
马克。赫德的企业方式
伴随惠普的成功,马克。赫德的经营思想倍受瞩目:“好的公司要么善于增长,要么精于效率,要么取胜于资本市场。而伟大的公司则在于这三者都成功。”平凡的话语阐述了惠普的三角形发展战略的精髓:成长为纲——随时处于可扩展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效率为根——降低运营费用、提升财务表现、改善资本状况;资本策略为用——将资源与想要建立的能力以及市场上能够看到的最佳机会相结合。
在人们的想象中,世界级企业家一定是那些高瞻远瞩和极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开阔的视野、纵横捭阖的战略思维以及对创造的痴迷,使得企业出类拔萃。可是平实而坚毅的马克。赫德,不像前任卡莉。菲奥莉娜那样声誉卓著,只是硅谷众多CEO中的一个,他却奇迹般地重新把惠普带上高速增长的轨道。马克。赫德的巨大成功显示,做企业是一个很专业的行当,特别需要潜心经营的商业专家。
相比豪华的盛典和大型论坛,马克。赫德更喜欢撸起袖子和团队一起干活,他会花更多时间跟员工呆在一起。赫德喜欢从人们的眼睛、话语和情感流露中去感受惠普文化。他不是明星,不是领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反而容易融进惠普人中。他的朴实,成了他善于捕捉惠普人心灵深处的震颤之最锐利的武器。他的武器不是用来消灭敌人,而是用来唤醒每一个像他一样的惠普普通人,让他们对惠普的发展承担起起责任来。令许多大牌美国记者感到惊讶的是,他们一天中在惠普走访许多人,可是每个人都好像刚刚跟马克。赫德接触过或是刚刚被考评过。这种具体深入的工作作风,是许多大公司CEO想做所没法做到的。以人为本,每个人都是源头,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说法”,正是马克。赫德的看家本领。
坚持以人为本,并没有妨碍马克大刀阔斧行使他的财减成本绝技:他裁撤了10000多人的综合事业部,在各业务板块直接建立了责任体系;大幅度消减IT成本,把公司IT人员从19000人减到8000人,数据中心从85个减少到6个,IT项从5000多个减到1000多个。2005年IT投入占到惠普营业收入的3.8%,2006年下降到2.8%.数字的背后是专业的力量。不懂专业和缺乏意志力的人,不会知道该怎样去裁撤。大前研一讲“专家阶层的实力将动摇产业界”,就是这样的含义。
当每个人都承担责任的体系得以确立,每个人都能见微知著关注着惠普的发展,也就形成了一种每个人都是CEO的惠普文化。有些问题,即便CEO看不到,也会有许多一线上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能够看到。想蒙住一个人的眼睛容易,想蒙住所有人的眼睛不容易。看到是一回事,敢不敢说出来,说出来以后有没有回响和行动,是另外一回事。一般公司的员工缺乏这样的激情。惠普员工不只是有这样的激情,而且有这样做的勇气。他们更能够收获他们的激情和行动。
人们时常被那些头顶光环不断发表着商业宏论的企业家所误导。错以为世界级的企业家就是要发出世界级的声音。马克。赫德令世人瞠目,首先不是他的思想,而是惠普的业绩。马克。赫德的故事又一次说明,那些善于把握住客户需求变化方向,善于建立每个人都是CEO局面的商业专家,才是真正强势的企业家。
铺天盖地的赞誉,并没有冲昏赫德的头脑。每次记者招待会,他都会以下边的话结束他的陈述:“惠普还有更多艰难的事情要做”。马克。赫德深知,虽然在规模上刚刚超越IBM,但是IBM的利润却是惠普的3倍。即使惠普2007年的净收入达到90亿美元,成本仍然高达830亿美元。只是在规模上超越IBM,没有让已届知天命的赫德有丝毫自满情绪。永远能发现还有更艰难的事情需要做,或许正是商业专家的本色。
深知自己,也知道每个员工的感受和兴奋点,正是马克。赫德的看家本领。这个看家本领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似乎没有判断力的人才打情感牌。而且,小公司十几个人CEO可以够得着每一个人,公司大了,像惠普这样150000人的公司,有着健全的体系,一个CEO不懂得充分授权和发挥人的作用,而一个劲得往下面跑,这还不乱了秩序?这些批评,放在创造了惠普奇迹的马克。赫德身上,看上去不近情理,却实则反映了经营管理这个行当的一系列真实的悖论。我们姑且称其为赫德悖论吧。
[$page]
赫德悖论一:一般的认识是,远见卓识的企业家铸造强势,目光短浅只注重实操的企业家走不远;而在惠普的现实中,远见卓识、开阔视野的卡莉却只是造就了真正的弱势,而目光短浅、只专注实操的马克,却能铸成真正的强势。
马克。赫德的前任卡莉。菲奥莉娜,是一个令人眩目的企业家。她高瞻远瞩,饮马天河,依剑昆仑,可是回头一看,却没有后来者,成了独战风车的唐吉坷德。一直到离开惠普,她也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她看到的是自己如何拨乱反正,是如何带领惠普在战略的骑墙尴尬中脱身,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可是,竟然却偏偏成了公司政治阴谋的牺牲品。
被杀者和被劫者亦有罪。从她出版的自传《艰难抉择》中,可以看到卡莉。菲奥莉娜是何等的孤独!下属懵懵懂懂,董事们龌龊无知,前任CEO普莱特毫无智慧与锐气,合作者时常犯一些幼稚错误,即便董事会里最坚定的支持者迪克。哈克伯恩,也是只懂技术不懂管理。诸如此类的描述,既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卡莉的孤立无援,也让我们联想到卡莉曾经反复强调的“合作精神”之弱而瞠目。卡莉曾经说,“无论是商界、政界还是家庭,有三个重要的特质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天赋、能力和合作精神”。当属下与合作者在一个CEO心里都成了懵懂无知的代名词的时候,那么一个光杆司令注定是不可能继续在带领一个有远景、有潜力的公司变革图新的。
赫德不是明星,不是领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如果不加盟惠普可能他还继续着他的默默无闻。他没有搞声势浩大的誓师大会,也没有让世人惊奇的出师表,他甚至也不急于率领惠普的千军万马去追逐看似宏大的战略计划,而是以其惯有的冷静冷却了惠普的躁动与混乱。赫德很注重董事会上得到的有用信息,也从惠普历史发展中找到了灵感。但是真正进入状态的方法是不断地与人见面,不断地交谈,然后深入理解这些问题。
在赫德看来,CEO的职责,其一是根据公司的现状,为公司找到目标,并找到通向那一目标最有效的路径;其二是找到执行战略的合适人选。完成这两项任务,重在面对面的交流。如果以为自己是CEO了,有着充足的和权威的信息资源,已经不屑于从一线个案上去捕捉信息了,或许就没有了赫德今日惠普之成就。
马克。赫德抓住了惠普的魂魄。而他的前任卡莉却无意中伤了惠普人的情感和自尊。卡莉在自己的自传中描绘,有一次,当管理层不能理解和接受卡莉变革方案时,情急之下卡莉脱口说道:“如果彼此间无法达成共识,今天就不准回去了。戴维。普卡德(创始人之一,1996年去世)无法从天而降来救你们了,你们躲避不了这场变革。”在那一刻受到伤害的肯定不只在场的几个高管,还要包括十几万惠普人。
这是马克。赫德与卡莉。菲奥莉娜的最大区别。聪明绝顶、世界知名的卡莉。菲奥莉娜,忙于开阔视野高瞻远瞩,却没有时间和精力用情感去触摸惠普公司和惠普人;而朴实的马克。赫德,却能从普通人的情感出发,用做事的理性和对人的情感去把握一个事情的机会和可能。
赫德悖论二:自以为第一等聪明的人,是世界上最笨的人;
笨到绝顶见人就问的人,却是第一等聪明人。
设想一个白丁和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区域,要到达一个指定的地方。那个一无所知的白丁,见人就问,或许中间有人指错路,但是他有一种能够从零开始的精神,在不断地试错中会很快找到路向;而那个聪明绝顶的智者,不屑于见人就问,他只能找到与他身份相近的人探询,堕入“上智”的巢穴,失去了跟每一个新发生接触的能力,从而沦为找不到路向的“下愚”。在先古时代,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有限,或许那时“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而于今世界都扁平了,无论位置何等的尊贵与卑贱,可能接触的信息是相同的。捕捉不到关键信息,就有可能翻盘。
马克。赫德对深入一线的效能坚信不移。在切入公司最初4个月的时间里,他会见了成千上万名员工,也会见了成百上千名客户,也有近百个合作伙伴,他花很长时间了解惠普公司的市场,了解它的价值,及了解它的产品及服务,更为重要我了解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一个裁员15000人的重组计划。他认为,惠普这样规模的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员工是否明白决策的背景。他一直以来的经验就是告诉员工全部事实。他们是聪明的,他们完全知道什么是不对的,他们知道如何做得更好,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效率最低,他们知道管理层对他们隐瞒了什么,他们知道一切。他们不知道的就是全局。当他们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得悉公司为什么做出一些决策,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投入资金,为什么我们在一些地方削减成本,会激发起他们的激情和智慧。交流的越多,员工的士气越高。越多地阐释公司所做的一切,他们就变得越有活力。马克坦诚,“让所有人明白你的决策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但我们很高兴去做这样的工作,我们的员工也同样兴奋。”
一个人永远不会对所有事情都很有把握。真正的智者总是对未知事物有着很深的敬畏,在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判断。与惠普人面对面的交流,使得赫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