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逐渐成为这个都市的主题色时,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抛弃公交、地铁和私家车,重新回归自行车一族,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大军”重现街头。而在这个回归传统的绿色出行潮流中,街道的拥挤得到缓解,城市的天空也变得更蓝,人与路的关系也在趋于和谐。
绿色出行带来自行车热
“早上在国贸桥堵上半个小时,不如骑上自行车锻炼身体!”住在方庄,工作在海淀,东三环的早高峰让很多买车不久的人又把车停在了自家楼下,改骑电动自行车上班。
“坐城铁、倒地铁、换公交,从五道口折腾到三里河,每天都要承受一个多小时的折磨,骑自行车能省一半的时间,还省去了拥挤中的等待。”日益拥挤的公交、地铁也在逐渐为自行车让位。
各大商场超市门前,销售人员将自行车、电动车从楼上一辆一辆抬出来卖,挤占了原来反季热卖羽绒服的位置。1000元以上的自行车与3000元以上的电动车一样热销,自行车成当下最抢手的商品板块。
在通往郊县山林景致的公路上,不时可以见到一队队自行车自驾族,穿着酷炫的车衣、头戴流线型的车帽与太阳眼镜,踏上踏板,享受贴地御风而行的快感。他们的自得其乐,绝不亚于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里的游者。
城市的车辆拥挤、道路堵塞、交通不畅带来的出行难问题成为城市病的病灶之一。而众多车辆的尾气排放更使原来并不太纯净的空气增加了污染源。在“绿色奥运”口号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出行的方便,也为了空气质量的好转,开始更多地选择骑自行车出行。
8月17日至20日,北京市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进行了空气质量测试,收集削减机动车行驶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测试数据,实行单双号限行,每天停驶机动车130万辆左右。北京市有关部门也建议广大市民,主动少开一天车,改乘公交车,多骑自行车,积极参与“绿色出行”。一股久违的自行车热现身北京街头。来自权威部门的有关数据显示,在限行的4天里,由于机动车行驶的减少,北京的空气质量都好于二级。而正在兴起的自行车热将使“蓝天”的数量更多,将使人与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自行车出租明年达到60万辆
“每个关于生活方式的新潮流都会带火一些行业。”一家自行车连锁租赁公司的副总经理王维乾这样分析。
“在目前的试营业期间,我们已经在国华商场、牛街大中店、宣武门沃尔玛超市、海淀成府路等地设立了10个自行车租还点。我们相比零散的租车点,明显的优势就在于,一方面每小时5角钱的价格相当低廉,另外办一张会员IC卡,在所有的网点都可以实现异地租还,在成府路租在长椿街还,电子计时扣费,跟刷公交卡一样方便。”
王维乾介绍,从8月17日试营业至今,该公司已经办了500张这样的会员卡,购置了1000辆车。他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将营业网点扩充到100个左右,到明年7月份,出租自行车达到60万辆,而网点的营业目标是1.5万个。
“我们的经营好一些,网点多一些,可能公交地铁里的人就会少一些,二环、三环上的车也会少一些,北京的天也会更蓝。” 王维乾分析,自行车热对于连锁租赁公司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公司的发展也会为人们绿色出行习惯的形成提供客观条件。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
受自行车热带动的当然远不止出租公司这一个行业。就在该公司国华商场租车点附近的长椿街,一家自行车修理点的师傅告诉记者,从8月下旬开始,他明显感觉到生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活也让老师傅一口气增雇了3个助手。这位修车师傅说,很多人骑车到地铁口,车子就存到附近的存车处,有点毛病就搁在他这里。老师傅的话,在安定门三利百货、朝阳门华普超市等靠近地铁口的存车点管理人员处也得到了印证。
一位考察了50余国城市交通问题的专家说,上班时电车内拥挤不堪和站前放满自行车是日本的两大奇观。住所远离车站,很多人利用自行车接续,把车子往站前一放,上电车而去。这种景象在北京越来越常见。
事实上,在日本、德国,很多人已经不再把拥有汽车作为富裕的象征,因为在很多时候,汽车并不是最有效、最环保的出行工具。如今北京城里回归传统的自行车热,也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息息相关。
[$page]
回归传统唤起怀旧情结
聊起当下的自行车热,很多如今的有车一族,对于过去的自行车情结仍有很多怀念。
华远国旅佰程旅行网总裁曾松回忆:“大概10年前,我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北京送机票,每天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到处转,为一张机票从国贸骑到石景山是家常便饭的事。饿了就停下来在路边吃碗拉面,然后继续蹬车赶路。”对于曾松而言,自行车上面承载了他关于未来的诸多梦想与期许,而那些愿望,也随着车轮一圈一圈的转动变成现实。以至于,如今作为已是京城旅行社行业翘楚的华远国旅的老总,曾松还是喜欢在闲暇时骑骑自行车,虽然没有高尔夫那么坚持,但偶尔骑行,“还能找到10年前那种拼搏的感觉”。
在前门、安内、东四很多转来转去的胡同里,人们经常能看见戴着太阳眼镜、骑着山地车的“老外”从身边闪过。他们就是胡同里面的房客,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他们喜欢骑车,就像喜欢住在四合院里一样。ALEX就住在东城的胡同里,这个英国小伙是一家著名的电气行业跨国公司中国研发部门的软件工程师。ALEX的自行车是绝版级的“28”型永久,上海制造。他告诉记者,每天早上骑着“28”走在胡同里,晒着北京的太阳是他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
ALEX说,随着轿车的普及,近年来中国马路上的自行车似乎没有过去那样多了,但欧洲近年来对自行车有大力推行的趋向。自行车是一种大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荷兰,人均1辆自行车,世界第一。而日本平均为1.7人拥有一辆,占有率位居第七。自行车文化在中国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问题在于这种文化在中国显得松散、零乱,没有形状。
自行车的存在意义主要是代步工具和休闲运动装备两种,随着自行车热、自行车文化的重新兴起,人们把绿色出行、人居环境、和谐社会建设等社会要素与自行车更多地联系在一起,其两种存在意义也都会得到发扬与延伸,自行车正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而充满乐趣。
(编辑:中国电动车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