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绿色协议》分析及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启示和建议

来源:新能源汽车新闻EV      2021/1/14   浏览5604次   

[摘要]摘要:2019年12月,欧盟发布《欧洲绿色协议》,该文件是指导欧洲全社会绿色发展的战略纲领。文件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从加严2030年和2050年减排目标、清洁能源计划、循环经济减排计划、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转型计划、制定国家环保预算、支持研发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绿色新政,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欧洲绿色协议》相关核心内容和政策主张,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建议从加强碳中和顶层设计、加快制定下一阶段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推动汽车税制改革、继续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四个方面


摘要:2019年12月,欧盟发布《欧洲绿色协议》,该文件是指导欧洲全社会绿色发展的战略纲领。文件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从加严2030年和2050年减排目标、清洁能源计划、循环经济减排计划、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转型计划、制定国家环保预算、支持研发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绿色新政,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欧洲绿色协议》相关核心内容和政策主张,结合我国产业发展实际,建议从加强碳中和顶层设计、加快制定下一阶段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推动汽车税制改革、继续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四个方面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



欧洲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领先者,也是环境友好型政策的主要发源地。2019年新上任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未来工作的首要大事,并将提出“欧洲绿色协议”作为施政纲领中的重点议程。2019年12月1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总体来看,《欧洲绿色协议》是一份全面长期绿色发展的战略纲领,涉及能源、建筑业、工业、农业、交通、政策保障等方方面面,对欧洲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我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为充分借鉴《欧洲绿色协议》相关核心内容和政策主张,本文系统梳理了《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内容和实施动态。


一、核心内容


《欧洲绿色协议》作为欧洲未来全社会绿色发展的战略纲领,不仅描绘了欧洲绿色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也提出了落实该协议关键政策措施的初步路线图,旨在将欧盟发展成公平、繁荣、富有竞争力的资源节约型现代化经济体,其主要目标是:到2050年欧盟实现碳中和且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欧洲绿色协议》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促进欧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二是欧盟作为全球领导者推动全球绿色发展,三是出台《欧洲气候公约》(European Climate Pact)以推动公众参与绿色转型发展。其中,促进欧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深度转型政策体系”和“将可持续性纳入所有欧盟政策之中”两个方面。“深度转型政策体系”主要从欧盟2030年和2050年减排目标加严、清洁能源计划、循环经济转型计划、绿色建筑节能改造计划、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转型计划、“从农场到餐桌”可持续食物战略、零污染环境行动计划等八大领域提出了一系列转型政策和措施;“将可持续性纳入所有欧盟政策体系”则主要从采取绿色投融资、制定国家环保预算、支持研发与创新、加强教育和培训等四个方面进一步为《欧洲绿色协议》主要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此外,协议也在附件中列举了50余项政策任务,并将其作为《欧洲绿色协议》的行动路线图。总体来看,《欧洲绿色协议》中与汽车行业相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欧盟2030年和2050年减排目标。一是欧盟委员会于2020年3月前提出首部欧洲《欧洲气候法》,将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载入法律。二是提升欧盟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即比1990年水平至少降低50%,力争降低55%(原目标为降低40%)。三是欧盟委员会将逐一审查《可再生能源指令》《能源效率指令》《排放交易指令》等法律法规,确保与新气候目标相一致。


(二)循环经济转型计划。一是到2030年,一批“气候和资源先行者”在清洁氢能、燃料电池和其他替代燃料、储能以及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等关键工业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性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以保证可持续的燃料供应。二是继续实施《电池战略行动计划》,该计划覆盖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各类电池,旨在建立安全、可循环和可持续的电池价值链。


(三)交通运输体系绿色转型计划。一是为实现气候中和,要求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到2050年减少90%。二是将利用“连接欧洲基金”(Connected Europe Facility)等融资工具,推动打造智慧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与“出行即服务”解决方案。三是扩大可持续替代运输燃料的产量与部署,提出到2025年,欧洲零排放以及低排放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00万辆,并部署大约100万座公共充电站与替代燃料加注站。四是通过提出更加严格的内燃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法规、在公路运输方面开展排放权交易等方式大幅减少交通运输领域污染和碳排放。


(四)制定国家环保预算。一是充分运用绿色预算工具,将公共投资、消费和税收直接导向绿色优先项目,避免不良补贴。二是税收方面,将会为税改创造相应条件,取消化石燃料相关补贴,并考虑将税收负担从劳动者身上转移至污染企业。


(五)支持研发与创新。一是欧洲创新和技术研究院下属的知识和创新部门将继续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未来食品、环境友好型智能城市和一体化城市交通等方面开展协调合作。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比如欧洲地平线创新计划中至少35%的研究资金将用于气候友好型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二、实施进展



为推动落实《欧洲绿色协议》,欧盟及其成员国以50余项政策任务的行动路线图为依据,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主要包括《欧洲绿色交易投资计划》《欧洲气候法》《欧洲工业战略》《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30年欧盟生物多样性战略》《能源系统整合战略》《氢能战略》《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等,其中,涉及汽车产业的行动计划主要进展如下:


(一)提出《欧洲气候法》提案。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欧洲气候法》提案,将2050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提升为法律要求,并从减排目标设定、审查相关政策工具、评估会员国行动措施和碳中和目标等方面设定了实现2050年气候中和目标的路径。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提议将提升后的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也纳入《欧洲气候法》。目前,《欧洲气候法》提案已提交予欧洲议会、理事会等相关单位,未来将联合立法机构根据立法程序对法案进行整体讨论。


(二)发布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拟在未来三年推出35项建议推动实现《欧洲绿色协议》相关目标,其中包括提出电池和汽车等在内的七类重点产品的循环利用价值链和拟出台新电池监管框架等相关内容。


(三)提出《欧盟下一代规划》提案。2020年5月,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下一代规划》(Next Generation EU)提案,拟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7500亿欧元,用于复苏经济、刺激私营部门投资以及加强公共健康危机应对能力。相对应地,法国于2020年5月26日发布《汽车振兴计划》,总预算超过80亿欧元,帮助汽车行业更加绿色、更具竞争力;德国政府于2020年6月3日通过规模达1300亿欧元的一揽子经济复苏计划,涉及儿童补贴、降税、扶持企业等救助措施。在各项经济复苏计划中,涉及汽车产业的措施主要围绕电动汽车展开,主要包括加大补贴力度、减轻税收负担、扩大公共采购、投资基础设施、激励研发创新、加严排放标准等六个方面。


(四)发布《能源系统整合战略》和《氢能战略》。2020年7月,欧盟委员会发布《能源系统整合战略》和《氢能战略》,前者从价值链、规则、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绿色能源转型的战略框架,后者旨在通过投资、监管、市场创新支撑欧洲社会全面减碳。《能源系统整合战略》的三大抓手之一是推动用能终端的电动化,其中包括增加运输体系中电动汽车的应用。《氢能战略》中与汽车产业相关内容主要包括推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两个方面。


总体来看,《欧洲绿色协议》是一份全面长期绿色发展的战略纲领,不仅提出了欧盟中长期的碳减排目标,也从能源、建筑业、工业、农业、交通、生态系统、国际合作、政策保障等维度制定了全面系统的行动路线图,对推动欧洲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汽车作为一个细分行业,在《欧洲绿色协议》中的笔墨不多,但《欧洲绿色协议》作为一个顶层宏观战略规划,对欧洲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欧洲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一是明确了汽车领域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二是为汽车领域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为汽车领域低碳发展明确了实施路径。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汽车产业作为横跨工业、交通、建筑等主要终端能耗部门的产业,其低碳发展将对我国落实“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借鉴《欧洲绿色协议》的相关核心内容和政策主张,对我国汽车产业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责任编辑:李翠)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