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强势登陆电动自行车行业

来源:全国自行车工业信息中心      2010/12/9   浏览7410次   

中国摩托车产业在经历了长达30年磨砺之后,如今社会的保有量已经接近一亿辆,企业数量下降到百余家,由此使产销量排名前20位企业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09年出口量是产量的四分之一强,达到600万辆。

 

但是,面对燃油价格不断上涨和各个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以及各地相关部门“禁摩”的管理措施,摩托车渐渐被挤出城市。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由于都具有骑行功能并在消费群上相重叠,这两个产业似乎无法齐头并进,相反,电动自行车不断蚕食摩托车的市场份额。

 

作为中国响当当的摩托车品牌,大运时刻注视着电动自行车的走向。2009年9月,大运集团投资5亿元的宁波大运电动车生产基地投产。紧接着,2010年5月宁波大运电动自行车新基地也正式投产。在2010年10月22~24日的江苏南京展上,大运以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全新身份高调参展。为此,记者采访了宁波车业有限公司李海波董事长。

 

作为一家在摩托车行业跌打滚爬多年的企业,我们清醒地意识到,随着电动自行车技术不断成熟和油价不断上涨,以及各地政府对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支持,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电动自行车市场消费不会降温,未来几年里,每年产销量不会低于2000万辆的规模。如此大的蛋糕,充满诱惑,放弃这个产业,对大运而言也就意味着走向衰弱。因此,大运大举进入电动自行车市场,是企业生存的需要,更是大运发展的保证。

 

但是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仅仅是参与不够的,这个产业已经不是小打小闹的时代的,大运必须全力以赴地做大和做强,从而显示出大运的竞争力。目前在电动自行车行业,不能上规模也就谈不上做强,更谈不上成为强势企业。

 

过去几年里,从事摩托车产业的人对电动自行车普遍存在不屑一顾的心态,认为电动自行车不仅技术能级相对较低和不成熟,而且市场混乱,不适合进入。而今,电动自行车产业从前几年的2000多家企业,剩下到目前1000家以下,行业的整合趋势明显,由此造就了上百万辆规模的大企业。但是,电动自行车产业总体规模大而单体实力相对不强,这就是我们大运进入到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契入点。如果前几年进入到电动自行车市场,由于习惯用摩托车营销思路来经营电动自行车,肯定会失败。经过市场洗牌,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历程与摩托车产业相似,必然会逐步走向理性。大运等待进入的时机已经具备。尽管目前电动自行车市场还正处于上升期,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必须要根据电动自行车的市场的特点进行运作。因此,我们首先重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与营销人才的引进。其次,充分发挥大运在资金、渠道、技术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在打“大兵团作战”、运用大战役式的市场推广模式之外,也要打“小阵地战”。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大运要实现进入到电动自行车行业前五名的目标。

 

在掌握了市场运作的关键点之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着重发挥三大优势:一是庞大的网络渠道优势。大运这次进入电动自行车行业是有备而来。大运摩托车的渠道很畅通,利用这个渠道进入电动自行车是顺理成章。二是产品技术与品质的优势。大运在进入电动自行车的同时,与北京大学工程学院联合成立“北京大学工程学院大运工程技术研究所”,对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以及电动汽车进行系统研发,确保大运的电动车系列赢得技术的优势,同时用制造摩托车的理念来制造电动自行车,保证大运的品质在整个行业的领先优势;这次在江苏南京展上,我们通过展示产品、举办“大运经销商首发式”和参与“电动车下乡双承诺峰会”等形式强势出击,向行业展示大运的实力与形象。三是品牌推广的优势。在展会之外,大运不断出大手笔进行品牌的宣传。从今年7月份开始,大运由红楼梦新秀参演的广告片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

 

电动自行车产业已经从只注重成本优势转向渠道优势、品质优势、售后服务优势、品牌优势的建立,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责任编辑:)


中电动车网版权声明:
中电动车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和删除。

用户评论

游客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快讯 更多>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