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飙升的油价已经让人望尘莫及,作为空气污染元凶之一的汽车尾气更是让人避而远之,我们究竟还能选择怎样的代步工具呢?纯电动汽车无疑成了市民的首选,陆地方舟风尚、新大洋知豆、比亚迪E6......这些在高交会上展出的纯电动汽车都引起了观众和媒体的极大关注。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纯电动汽车虽是汽车产业的终极产品,目前却不具备大规模推广基础,待诸多“硬伤”得到有效解决后,纯电动汽车才能步入寻常百姓家。
安全问题:安全是汽车行业首要标准,也是消费者选择车型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国内电动汽车安全标准亟待加强,尤其是比亚迪E6事件后,纯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消费者质疑声日益高涨。由于纯电动汽车搭载多块电池或电池组,对空间设计、更换便捷度、重量等要求较高,稍有不慎便可催生安全隐患。目前尚未有厂商提出实质性解决方案,安全问题将“常伴纯电动汽车左右”。
模式问题:以充电模式存在亦或是用换电模式求生存是困扰纯电动汽车行业的顽疾,二者皆有不可回避的劣势,业内尚未达成共识:充电模式对电池损伤较大,电网负荷要求高,充电时间极短;而换电模式则需大量的储备电池,电池租赁、电池服务、电池维护等各环节投入极高,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尚未给出明确表态,电动汽车终极取向依然模糊。
配套问题:配套设施的完善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动汽车的普及推广,充电桩、充电桩、换电站、电池租赁企业、维护公司、质检部门、相关法律法规都应及时配套出台,进而从整体上净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环境。而我国在配套设施领域尚处于半真空状况,地方政府野心够大,却鲜有良好的实施效果。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纯电动车的发展对我国节能环保工作有重大意义,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行业发展的决心非常坚定。而我国纯电动汽车巨大的市场容量尚未得到有效释放,地方政府在试点过程中工作极不到位,所定目标很难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所规定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更是遥遥无期。
中投顾问《2012-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国内多家汽车厂商已经涉足纯电动汽车领域,前期研发工作已经铺开,部分企业已取得初步进展。然而,纯电动汽车并未像预期中那么受欢迎,其与混合动力汽车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地方政府可以适当考虑放缓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规划,而将短期重心转移到混合动力汽车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