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若对电动车禁行,无疑是加深执法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交警部门执法的尴尬也是有目共睹的。
“如何管理电动自行车?”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若对电动车禁行,无疑是加深执法部门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交警部门执法的尴尬也是有目共睹的。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不少地区对电动车采取“友善”的态度,通过牌照管理使电动车合法上路。那么,电动车牌照管理真的能消除电动自行车的乱象吗?
“一禁了之”是欠缺考虑的方式
其实,电动车逆行、闯红灯、超速的乱象使不少人深恶痛绝,而且这也是相当危险的行为。据媒体报道,在安徽滁州,有两名女子乘坐一辆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逆行并且在十字路口闯红灯,结果与一辆快速通过路口的小轿车相撞,两位女子瞬间被撞飞。笔者以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切不可拿自己或他人的性命开玩笑。但因噎废食,采用“一禁了之”的做法仍是欠缺考虑。所谓“打蛇打七寸”,解决问题的根本应当是规范生产、销售、行驶等环节。
针对部分地区禁行电动车,笔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浪费了资源,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再加上交警与电动车车主因为立场不同产生的矛盾,禁行电动车无疑是“下下之策”。特别是,不少民众提出疑问,“禁止上路有用?为什么不禁止销售?不应该是从根源上解决,就是因为利益驱使吧!”而有关部门也没有给出令受众满意的回应,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
电动车登记上牌逐渐成为趋势
或许是有关部门意识到“一禁了之”的做法百害而无一利,电动车登记上牌的方式逐渐成为趋势。7月30日,北京市法制办在其官网公布了 《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规定 (草案送审稿)》。根据草案,本市对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实行产品目录管理制度。在本市生产、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标准并纳入本市产品目录,未纳入目录的不得在本市生产销售和登记上牌。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决定给辖区461辆服务行业的电动自行车落牌,期待在规范化执法的过程中,改善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乱象。但具体的效果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乌市水区的一名交警表示,“由于7月24日这项政策才开始推广,我们无法预期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但至少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电动车即使离开现场也能通过牌号寻找到车辆和骑手。”的确,电动车“黑户”的身份促使了肇事者堂而皇之的逃逸,而上牌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逃逸的现象。
登记上牌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不得不提的是,也有网友提出不同的意见,“上牌就解决问题吗?针对广大市民需要的新的交通需求方式,不能一个简单的“管”字,如果政府进一步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相信电动自行车也会越来越少,一时的治标不治本,上牌并不能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城市公共交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善。而电动车之所以达到2.5亿辆的社会保有量,就表明了电动车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替代的原因,比如小巧灵活、受堵车的影响小等特点。所以,实行电动车登记上牌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一方面,可以给电动车车主戴上“紧箍”,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驾驶行为,限制车速,为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负责。另一方面是针对电动车逃逸事件,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更好的利用监控设备准确锁定肇事车辆。另外,根据电动车登记的牌照查询,有助于民众及时找回失窃车辆。总的来说,电动车牌照管理可以减少电动车的乱象。
(责任编辑: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