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范道路秩序,提倡文明出行,管人与治车应该两手抓。
如今,大马路上行驶着各种交通工具,但似乎在很多人的眼中,骑电动车就是漠视交通规则、缺乏素质的代名词,部分人甚至把矛头直指电动车。
电动车被作为背锅侠实在有点冤,它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驾驶人身上。所以,规范道路秩序,提倡文明出行,管人与治车应该两手抓。对于规范电动车等个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实践,我们国家也在努力做。
一.推行新国标,严格规范产品各项参数
今年四月,我国正式实施新国标,从4月1日起,所有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不得再售卖,旧国标车仅可以在两到三年过渡期内行驶。
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重量、速度、尺寸等参数作出了严格的规定,目的在于解决电动自行车不受约束造成的交通乱象。然而,现在距离这项规定正式出台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不少省市也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
但是不少百姓还对电动自行车抱怀疑甚至拒绝的态度,原因主要是,跟以往的车相比,新国标车的速度偏慢、价格偏高、实用性还比原来的差。
其中不少人指出,交通之所以混乱,不在于车而在于人,规范人的行为比规范车的参数更加有效。因此,针对车辆的新国标未获消费者追捧还是可以理解的。
二.管人方面,提高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
中国人口庞大,加上提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要规范每个骑行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政府各部门应该协同合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电动车违规驾驶的危害,取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引导群众理性购买、使用符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教育群众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制订相关的处罚措施,教罚相结合。
在车辆销售和办理牌照的同时,应对车主进行简易的操作规程、应急措施培训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告知车主本地禁行电动自行车的区域,要对查处、整治违规生产销售行动进行宣传报道,对相关企业及其产品进行曝光。
对于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来说,应主动承担教育骑行者的责任,改良产品,提高骑行安全,不失为一种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三.道路方面,电动车需要更多的行驶空间
当前,中国电动车和汽车都拥有相当庞大的数量,汽车、电动车与其他交通工具应该共享道路,但现在国内的道路大多以汽车的驾驶方式来设置的,电动车等交通工具需要更多的道路空间。以我国湛江、台湾地区为例,它们给电动车一类的车辆划分了专有道路:
和很多城市一样,湛江之前的非机动车道已经被挤压到几乎没有,即使个别路段有也十分狭窄,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挤到一块,争抢车道行为时有发生,引发了不少交通事故。
如今,湛江市将超过40%的路权分给公交车、电动车和自行车,保证大量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畅顺无比。
台湾为机车(即摩托车)设置了专门的等候区,并且设在汽车的前面;道路上的分配也比较合理,汽车与机车的道路占比最高可达1:1。
四.交通顺不顺畅,归根结底还是靠个人
从小对孩子言传身教
(责任编辑:郑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