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全市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禁止入楼入户的管理矛盾让市民十分苦恼、无所适从。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管理,已成为东莞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2年1月1日起,《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全市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禁止入楼入户的管理矛盾让市民十分苦恼、无所适从。如何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管理,已成为东莞亟须解决的问题。
1月9日上午,政协第十四届东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东莞进入“两会”时间。东莞的政协委员们带着各自的提案陆续报到。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全提交了一份《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管理的建议》。关注了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希望东莞在城市规划方面应加强配套建设。
规范电动车停放管理十分迫切
根据应急部统计全国10起火灾中即有1起为电动自行车火灾。目前广东省约有1500-2000万辆电动自行车,全省上牌率不足30%。广东省年均电动自行车火灾达到5500起,且超过5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夜间充电时间,这段时间往往是人们熟睡时间段,难以及时发现,极易发生人员伤亡。
2022年1月1日起,《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全市电动自行车上牌管理,禁止入楼入户的管理矛盾让市民十分苦恼、无所适从。因此,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管理十分迫切。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全在2022年东莞两会中关注了小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
图片
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陈全
陈全表示,电动车在停放时、充电过程中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最大,实践中群众因找不到合适停车点、充电点,往往会为了便捷会在楼道或者家里充电或者停放,或者飞线到屋外充电,这些都是增加电动自行车火灾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东莞目前在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充电点的设置和管理尚不完善。虽然《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已明确了相关部门和镇街、村(社区)的管理责任,特别是第五章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管理进行了一些禁止性的规定,已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但对于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充电点应该设置在什么地方、如何设置、由谁维护保养、由谁承担责任等问题尚未明确,也无相应的技术规范可以支撑,特别是当前一些集中充电区域的设置虽然能保障安全但不符合城市综合管理的要求,导致出现充电场所装了又拆的窘境。一些镇街(园区)引进共享电动自行车,利用仓库停放电动自行车、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换电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建议加强电动自行车配套建设
东莞市政协委员陈全在接受南都记采访时表示,在他们前期的一些调研过程中,市民反映,城市里没有一些很好的地方让他们去停放电动车,现在消防安全又要求电动车不能入楼入户,在这种矛盾下,城市的一些规划就要及时跟进。
陈全建议,在落实《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粤府令第282号)、《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城市综合管理部门要牵头统筹规划,推进居民社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建设与改造。住建、供电、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协助配合,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场所设置符合行业技术标准。
陈全认为下来要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因电动自行车基数庞大,首先要压实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产权人、管理人、使用人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和巡查检查。村(社区)要履行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管理责任,签订防火公约,加强宣传教育。城市综合管理部门、应急管理部门、住建部门、公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要督促指导乡镇(街道)、村(居)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安监办、网格组织等基层力量,加大对村(居)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位及居民社区、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的监督管理和巡查巡防力度。
同时还建议追究责任,倒逼落实。对于因违法停放或充电电动自行车、违法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场所、设置不规范、维保和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格事故责任追究,用好刑事和行政手段,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人员责任,倒逼责任落实。
(责任编辑:张电青)